作者:王纪轩(中国文化大学法律学系副教授;人工智慧法律国际研究基金会副执行长)

延续:人工智慧法律思辨:台湾人工智慧的司法应用(上篇)

人工智慧在资料处理上的司法应用

  AI科技可以有效率地处理庞大的司法资料。在当前的应用上,最主要体现于法律资料检索系统。现在主流的法律资料检索系统,是采取搜寻列(search bar)检索,使用者输入检索字词,便可进行裁判查询,甚至同时分析资料;检索字词等资讯愈是充足,系统愈能提供贴近使用者需求的资料。简言之,使用方法,就如同Google。这些法学资料检索系统,诸如:司法院法学资料检索系统、法源、七法等,都是采取此等轻松便捷的方式。

  再者,利用AI科技,将整理分析的资料加以应用,可以让司法工作更具效能。譬如,2012年法务部的「文字探勘自动产制检察书类系统」,藉由AI整理检察官的实务经验,协助检察官迅速处理简易的轻罪案件;2018年司法院也是透过资料整理,建构「量刑趋势建议系统」,提供法官参考,也开放检辩及民众查询利用;又或2019年法务部矫正署推动「智慧监狱建置(上位)计画」,期待借此提升监所管教效能、保障受刑人权利。另外,在台湾也出现,透过AI科技协助民众利用司法的网站,缓解民众可能面临的司法困扰,诸如:协助民众制作简易法律文件的Law4TW自助法律文件;便利民众查询符合自身需求律师的评律网等。关于为人民从事法律服务的人工智慧,虽然只是发展初期,但勾勒出令众人热切盼望的可能。

  值得注意的是,藉由人工智慧分析巨量资料,提出相关预测建议,能够供司法工作人员参考,比如量刑预测、再犯危险性预测、亲权归属预测等。早期应用于司法的数据资料预测,碍于统计技术,且资料限制较多、样本数有限,难对政策发挥助益;但是,现在采用更精密的多变量统计技术,并且逐一改善过往的缺失,同时佐以能够处理巨量资料的AI科技,使得分析预测等,变得更具意义。

人工智慧在视听辨识上的司法应用

  人工智慧视听能力的应用,值得期待。最为产业界或法律界关注者,可能是专利案、商标案的审查,目前虽已人工审查为主,但只要AI科技再往前迈进一步,便可能颠覆现况。至于司法实务上,较受注意的人工智慧应用,也许一是逮捕通缉犯,二则是笔录的即时制作。

  人工智慧协助警方逮捕通缉犯,与当前广设的监视器密不可分。 2019年3月,新北市曾发生玉山银行抢案,警方利用人工智慧的视觉资料处理能力,配合监视器的设立,迅速进行人脸及车牌辨识,在三个半小时内就破案。此种AI科技在大陆的应用,更是广为人知,例如曾有报导:2018年4月,知名歌手张学友在江西南昌举办演唱会,现场对歌迷进行人脸辨识,发现五万歌迷之中有通缉犯在内,公安便顺势抓人;同年5月,张学友接连在江西赣州、浙江嘉兴举办演唱会,也分别抓获通缉犯。不讳言的,这个部分,因牵扯人权隐私的疑虑,颇受各界热议,但仍得清楚看见人工智慧的能力。

  如何让笔录得以即时制作,已是目前司法院努力的目标。于审理阶段,笔录的制作,仰赖书记官。当书记官缮打笔录的速度与品质,又快又好,当然提升法庭活动的流畅度;反之,速度慢,且易错字,则当然影响法庭活动节奏。对此,2018年司法院推出数位政策,其中的「中文语音辨识应用实施计画」,目标就是2022年后,法庭上所有人员的中文陈述,皆得直接转译成文字;届时,书记官的工作内容之一,将是修正人工智慧判断错误的文字或法律专业术语,并将修正后的资料回馈系统,便可提升整体辨识率,以及开庭审理效率。

我们乐观期待人工智慧促进更完善的司法环境

  司法实务辛劳,积案不断,资源有限;倘若借助AI科技,能够减轻司法工作人员的负担,同时提升司法效能,何乐不为。另外,法律与一般民众的距离遥远,冰冷的司法高墙难以亲近;如果AI科技可以拉近彼此,使人民能够更了解法律规范、接触司法实务,何不尝试。在台湾司法上,人工智慧的运用,应该只是开端,有赖法律人、科技人的通力合作,打造更完善的司法环境!


延伸阅读:苏南,论人工智慧运用于律师服务的未来展望,全国律师2018年6月号,2018年6月;萧奕弘,人工智慧之新发展与在司法实务之应用,检察新论第25期,2019年2月;王纪轩,人工智慧于司法实务的应用,月旦法学第293期,2019年10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