史丹佛HAI報告:全球AI格局重塑,中美差距大幅縮小,開源模型迎頭趕上

2025-04-15
文・朱宸佐
152
史丹佛大學「人本人工智慧研究中心」(The Stanford Institute for Human-Centered AI, HAI) 為全球頂尖AI研究機構,每年固定釋出全球AI指數分析報告(2025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dex Report)。
2025年所發布的AI指數報告共456頁,分八章節,包括研究與開發、技術表現、負責任的AI、經濟、科學與醫學、政策與治理、教育公共意見,以下為報告全文,篩選18項重點:
公部門在前沿AI發展上仍落後於產業界
儘管全球公部門對AI的投入不斷增加,以美國在2023年投入8.31億美元(約新台幣269.3億元)為首,但產業界在AI模型研發上仍保持領先。2024年,有近90%的重要AI模型來自產業界,相較於2023年的60%,其領先地位持續擴大。
美國聯邦層級AI立法放緩,但各州立法顯著增加
在美國,2024年AI相關的聯邦法規數量較2023年增加逾1倍,總計由42個不同聯邦機構頒布了59項AI相關規範。但聯邦層級立法進展放緩,美國各州在AI立法上反而走在前面:2024年通過的州級AI相關法律數量較2023年增加逾一倍,而聯邦層級的提案增幅僅為29.2%。

開源模型及閉源模型差距逐漸縮小
AI領域競爭日益激烈,越來越多開發者推出高品質模型,過去一年中排名第一與第十名模型間的表現差距已從11.9%縮小至僅5.4%。此外,開源模型表現正在快速追趕。2025年2月,開源模型與封閉權重模型之間的表現差距已縮小至1.70%。(延伸閱讀|DeepSeek震撼矽谷:AI開源革命與台灣的戰略困境)
美國在前沿模型上仍具世界領先地位,但中美差距已大幅縮小
美國依然在多項關鍵指標上領先中國與歐洲,頂尖AI模型的主要來源:美國40個,中國15個,歐洲三個。然而,在多項重要基準測試上,中美之間的模型性能差距已大幅縮小,到2024年底為止,中美模型表現差距普遍低於十個百分點。
技術性能大幅躍進的同時,標準化評估方法仍存缺口
AI的發展驅使研究者不斷提出更具挑戰性的基準,如人類的最後考試(Humanity’s Last Exam)、數學基準測試「FrontierMath」、BigCodeBench。然而,研究指出許多基準測試設計不良,凸顯出急需標準化評估機制,以確保AI模型評價的可靠性,並避免對模型能力產生誤導性結論。
中國在AI學術論文發表總量上領先,美國主導具高影響力的研究論文
2023年,中國在AI論文發表量(23.2%)與被引用量(22.6%)皆居全球第一;而美國機構則在過去三年中,產出最多被引用次數最高的前100篇AI論文。
中國仍主導工業機器人領域
2023年,中國安裝了27萬6,300台工業機器人,為日本的六倍、美國的7.3倍。自2013年超越日本、占全球機器人安裝量20.8%以來,中國的市佔率已上升至51.1%,中國安裝的工業機器人數量多於全球其他地區的總和。
AI-美國-開源模型-中國-機器人-科技-核能趨勢-硬體-AI法規-中美競爭-AI指數報告-人工智慧

大中華區的AI使用率成長最快
北美地區在企業與組織使AI的程度上仍維持領先。而大中華地區的組織AI使用率年增長幅度最為顯著,增加了27個百分點,緊隨其後的是歐洲,增加了23個百分點。
AI有助於提升生產效率,但整體仍處於初期導入階段,企業營收增加幅度多數不到5%
在已導入AI的企業中,49%表示在服務營運方面節省成本,供應鏈管理佔43%,軟體工程佔41%,但大多數企業回報的成本節省幅度低於10%。在營收方面,71%回答在行銷與銷售中應用AI的企業表示營收有所成長,供應鏈管理為63%,服務營運為57%,但營收增加幅度多數不到5%。
AI模型的運算需求與能源消耗日益升高
目前,重要AI模型的訓練運算量約每五個月翻倍,訓練大型語言模型所需的資料集規模每八個月翻倍,而訓練模型所需電力則每年顯著上升。

AI帶動能源結構重大轉變,核能成為焦點
為支撐AI運算需求,微軟(Microsoft)宣布斥資16億美元(約新台幣518.3億元)重啟三哩島核電廠,Google與Amazon也分別取得核能供電協議,顯示核能重新成為大型科技公司供能策略中的一環。
AI硬體速度更快、成本更低、能源效率更高
新研究指出,以16-bit浮點運算為基準的機器學習硬體效能每年提升43%,約每1.9年翻倍。價格效能每年改善30%,能源效率則年增40%。
AI在關鍵臨床任務中表現優於醫師
一項新研究發現,僅以GPT-4模型,就能在診斷複雜臨床案例方面超越人類醫師(無論是否輔以AI)。其他研究也顯示,AI在癌症偵測與高死亡風險患者辨識方面表現優異。(延伸閱讀|三種AI應用,癌症治療不再只能「碰運氣」!)
FDA核准的AI醫療設備數量激增
自1995年首例獲准的AI醫療設備以來,至2015年僅有六項核准。然而,截至2023年,獲准數量已暴增至223件。

美國民眾對於自駕車仍保持高度不信任
根據美國汽車協會(AAA)近期調查,61%的美國民眾對自駕車感到恐懼,僅13%表示信任。雖然這一比例較2023年的高峰(68%)有所下降,但仍高於2021年的54%。
美國電腦科學教師希望教授AI,卻缺乏足夠準備
儘管美國有81%的電腦科學教師認為「AI的使用與理解」應納入基礎電腦科學教育課程中,但不到一半的高中電腦科學教師認為自己具備教授AI的能力。(延伸閱讀|怎麼跟孩子聊AI?讀理工還是學人文?專家揭父母必知教育關鍵)
在美國,取得AI碩士學位的人數於2022至2023年間幾乎倍增
雖然AI教育熱潮在學士與博士層級的成長尚未明顯,但碩士學位卻快速增長。
勞工預期AI將改變工作內容,但對被取代的擔憂相對較低
全球有60%的受訪者認為AI將在未來五年改變人們的工作方式,但僅36%擔心自己在五年內會被AI取代。(延伸閱讀|底層邏輯:AI會取代「整份」工作嗎?不,它只會取代某些「任務」)
文章詳閱 https://futurecity.cw.com.tw/article/3668